7月24日上午9点,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执行局。一名白发苍苍的阿婆和衣蜷缩在走廊边的座椅上,旁边放着一支拐杖。执行二庭的副庭长彭亚辉熟络地和老人打着招呼。“孟婆婆多年来常到法院信访。我早上看见了本想从饭堂打饭,但是时间已经过了,于是给了她的孙子50元买早餐。” 虽然并不是自己办理的执行案件,该案也因客观原因不得已终止了执行,但彭亚辉从同事处接手后并没有消极对待,而是想尽办法帮助老人。彭亚辉是一名有着12年军旅生涯的执行法官,从军人到执行法官,变的是身份,不变的是执行力。2016年进入第一法院执行局后,他率领团队执结1万余宗案件,为公平正义能及时实现而奔波。 ■老兵转型成为执行法官 2010年,彭亚辉转业并进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任科员。从军营到了法庭,彭亚辉迅速转换自己的角色,并在历经两次司法考试后,以超出达标线40多分的成绩通过司考。2016年,彭亚辉进入市第一人民法院执行局,正式开始自己办案。 同年3月,最高人民法院提出“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”。市第一人民法院也开始了司法体制改革,有着在部队多年带兵经验,懂得管理团队的彭亚辉被调入执行二庭担任负责人,管理26人的执行小组。 与法官审判不同,案件执行过程往往更漫长而艰难。遇到一些不讲道理、耍无赖的被执行人,甚至会在财产被查封之后对执行法官产生情绪,甚至会对法官进行口头威胁。每当这时,军人出身的彭亚辉总是站在最前面。 2016年,市第一法院新收案58118件,在全国3177个基层法院中排名第5,收案数速度多年来持续上涨。在“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”的任务下,执行局的执行员们普遍压力很大。 彭亚辉专门找执行员谈心分析案情。“当过兵的人都很能吃苦,我觉得现在面临的问题都不能击垮我。我心理比较坚强一些,所以我愿意能够分担他们的压力。” ■案件强制执行也应有“温度” 彭亚辉印象深刻的一件棘手的执行案件,是2017年坦洲某酒店欠薪案。当年,该大酒店刚装修完成,但拖欠了23名农民工的工资和10多项工程款。该酒店拖欠工资和尾款被30多个申请人申诉,涉及10多个案件,共欠款30余万元。 彭亚辉和同事来到酒店调查,发现该酒店装修完备可以开业了。“我们清点发现把酒店的物资查封拍卖应该也能够拍卖到30多万元,可以很快很方便地完成判决。但这对于酒店来说是致命打击。”彭亚辉说。 为此,彭亚辉先与酒店负责人沟通,该名负责人态度诚恳,表示现在确实没办法还上钱,但只要酒店经营有了盈利,一定马上把钱还上。申请人听到老板的承诺,同意与酒店达成和解。在彭亚辉的见证下,双方签署了分期还款协议。不久后,23名来自各地的农民工因为临近春节急需追回工资过年,彭亚辉知道后,联系酒店老板说明情况,又和农民工代表要来了农民工们的银行账号,在过年前将部分工资发到了他们账上,让农民工们能回家过年。 这起案子花费了彭亚辉1年多的时间,他前后跑到酒店调查了8次,申请了100多次支付手续。最终,酒店通过每月的盈利,还上了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,还支付了1年多的利息,拿回工资的工人们特地送了一面锦旗给彭亚辉。 ■率团队完成了上万起执行案件 彭亚辉接待的孟婆婆,是从安徽专程赶到中山的。为了这事,年过八旬的孟婆婆多年来已经信访了很多回。10年前,孟婆婆唯一的儿子和住在中山的亲戚一起喝酒,因为亲戚劝酒,孟婆婆的儿子喝酒后突然身亡。2010年,经过市第一人民法院判决,该名亲戚被判刑,并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赔偿16万余元。但由于被执行人家中经济情况很差,法院的执行法官赶赴安徽实地调查后,没有发现其有足够赔偿的财产,根据法律规定,该案件只能终止执行。 但死者是孟婆婆唯一的儿子,抚养着孙子孙女的孟婆婆和老伴经济压力大,就常来到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信访。2016年,刚进入法院执行局的彭亚辉接待了他们。彭亚辉说,由于该案原本的法官已经调走,他就接手了这起信访。得知了老人家中的情况,彭亚辉为孟婆婆申请了3万元的司法救助,还组织同事捐款,前前后后筹集到8000元。 从副营级干部转业到基层法院,从对法律一窍不通到成长为执行二庭的副庭长,8年来,彭亚辉以部队的要求约束自己,分配的任务量加班加点也要完成;他用温情对待他人,宁愿自己多费周折也尽量维护案件双方利益。2016年至2018年,彭亚辉个人办案1500多起,并带领团队完成了上万起执行案件,在一切可能的范围内,尽一切努力捍卫着当事人的胜诉权益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山视窗
( 粤ICP备12053823号-1 )
|网站地图
GMT+8, 2025-5-2 07:54 , Processed in 0.08691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