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石板桥历经160多年风雨洗礼,依然完好无损。 昨日,南朗镇西村年过古稀的梁姓老人通过西村大道出口,准备再走一回横跨合水溪(当地人称“大溪”)的西村石板桥时,却发现桥的两端被铁皮严严实实地封堵起来,只能远观而不可近登了。梁老的儿子有些感慨地说,村里的石板桥大约有160年的历史,承载着长辈们太多的记忆,但终究抵挡不了城市化进程,也只能被迫“退休”了。 历经百年风雨洗刷仍完好无损 西村石板桥位于西村大道东南出口靠右侧的位置。虽然有些难找,但是,只要看西村大道横跨河涌的水泥桥,站在桥上,顺河涌朝北一看,石板桥就在眼前了。 当日中午,记者来到石板桥附近时,见桥两端确实被涂有天蓝色油漆的铁皮封堵起来,还打了支撑,防止有人拉开过桥。观察发现,石板桥不到20米长,三条并排接驳的花岗岩石板铺面,桥下有四孔三墩,中间主桥墩明显粗壮,有加固过的印记,迎水面呈正方形(史料记载为三角形),其余两个桥墩都是3米开外的长方石柱,作为支撑直插桥下溪床。 溪床的水来自横门水道,从上游看,已经干涸,但石桥下的水浮莲却是非常的丰盛,可想溪床还沉积有不少的水。拨开水浮莲,水有些变质黑臭。 站在桥头观察,石板桥完好无损,容颜未改。历经百年的风雨洗刷和村民踩踏,磨光的桥面依旧如新,亦没有青苔和野草,说明不久前还有人在上面行走,封堵的时间并不长。 一个月前石板桥还有人通过 远一点看,石板桥的东侧是岭南路和广珠城轨线,西侧则是南朗镇西村(自然村)。但是近一点来说,东侧是正在建设的高层商住楼,西侧则是一所驾驶员培训学校。 齐先生的工厂和门店就在桥的西侧,距离石板桥最近。“一个多月前,一些村民图方便,走捷径,还从这座石板桥上走。我也经常从桥上通过,去到对面的士多店买日常用品。新楼盘封顶后,这座石桥的两端就给封堵了。封堵后,我和一些村民必须绕行新桥。”齐先生说自己不是本村人,但是,听本村人说,以前西村村民去到横门一带,都要过这座桥。 齐先生说,后来,大溪沿线建了三四座新桥,对石板桥形成了合围,村民出行更方便了,石板桥才渐渐被遗忘。” 陈老先生一家早几年从西村搬到了不远处的盈彩美地小区。“我今年73了,儿时曾在大溪游泳、自己做鱼钩垂钓,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石板桥,可以说,半个世纪的记忆离不开石板桥。不过,破旧才能立新啊,石板桥没有护栏,也比较狭窄,跟我一样,是该退休了。”陈老说。 石板桥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提起石板桥的故事,陈老先生说就像成熟的花生,一扯就是一大把。他说传得最神奇的是石板桥很有灵气,虽然没有护栏,但从桥上掉下去的大小村民都没事。据说民国期间,有个姓程的村民天未亮,就推木板车过桥赶集,结果踩虚一步,连人带车翻落大溪。大溪比较深,人们都以为他没得救了了,结果这位村民自己游了上来,而且完好无损。以前桥头是有土地公守护的,旁边有树荫,过桥的人很多都会在树荫下歇脚,拜土地公。所以,石板桥流传下来的故事还是挺温暖的,至少没出过事故。 史料记载,石板桥到现在已经经过了160多年的风雨洗礼。当年五桂山游击队领导曾星夜经过西村桥,到南朗宣传抗日;沦陷期间,五桂山“猛虎队”的战士曾路过西村桥,抗击日伪发动的“十路围剿”;西村桥也曾掩护化妆为农民或小商贩的游击队员过桥执行任务。许多年过去了,这些故事,西村人至今还记忆犹新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山视窗
( 粤ICP备12053823号-1 )
|网站地图
GMT+8, 2025-5-2 16:58 , Processed in 0.070778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